蘇教授&師母:三代環臺十天,美景美食尋根。
長年致力於推廣基督化家庭的蘇教授,2015年揭開序幕之際,才剛與兒女孫輩們結束全家十天九夜環臺旅行,風塵僕僕返美。對於這趟溫馨歡樂之旅,蘇教授津津樂道,無限滿足―在全家大小積極參與、行前充分規劃下,他和妻子預定的三大目的全然達成―賞美景、嚐美食、三代同行齊尋根!
蘇教授和師母有一女一子及孫輩四人。由於子女們散居在不同地區,所以要全家齊聚,實屬不易。女婿女兒一家,自2007年起在中亞,2012年派遣至臺灣;兒子一家則在中國。為了凝聚親情,蘇夫婦和子女媳婿們達成共識:全家十口每年一次歡聚同遊。2009年迄今,他們的腳蹤遍及韓國濟州島、中國海南島、臺灣澎湖⋯⋯。因著對生於斯長於斯的臺灣寶島有一分特別深厚的情感,所以蘇夫婦發起這次全家環臺旅行。行程部分,由一年多前曾帶妻小到臺灣騎自行車旅行,因而深諳各地最佳景點的兒子負責;住宿部分則交給女兒打點。

2014年平安夜,一家十口聚集在女兒的住家,一同唱詩讚美,並為隔天即將展開的行程禱告。聖誕節當天,坐上由兒子女婿擔任「運將」(司機)的兩部租車,開開心心從臺北出發。穿越臺灣最長公路隧道―雪山隧道,第一晚在宜蘭南澳過夜;第二天經險峻壯麗的蘇花公路,奔赴花蓮名勝鯉魚潭;第三天到了以天然溫泉出名的臺東知本;第四、五天在南臺灣著名的墾丁國家公園探索,並在旅館倒數計時跨年,以禱告進入2015年;最後四天,則分別在高雄和臺南度過。
此行既上山又下海,美景盡在不言中。因為已在行前鎖定景點、規劃路線,行程雖然緊湊,卻充實有意義。大夥兒一共拍了兩千多張照片,為家庭博物館留下許多珍藏。此行的第一目的「賞美景」可說擊出紅不讓(全壘打)。
說到美食,臺灣各地皆是美食的天堂,從路邊攤、夜市、到高級餐廳,嘗遍了城市鄉野不同特色小吃和時鮮水果:臺東釋迦、屏東蓮霧、臺南鱔魚麵、彰化肉圓⋯⋯。貼心的子女們知道老爸愛吃羊肉,特地上網搜尋,在高雄岡山找到道地的美味羊肉料理。
至於尋根,子女孫輩們隨著蘇夫婦回到他們倆各自的老家,一探當年成長的故居鄰里,回味青春年少的種種往事。
高雄是师母的故鄉,也曾是蘇教授近半世紀前大學畢業、服完兵役後初入職場及新婚燕爾的舊地,兩人甚至也在當地基督教墓園裡預購了兩塊墓地。帶著子孫們走在墓園小徑中,蘇教授笑稱:我們在臺灣和美國都有墓地,以後不怕「死無葬身之地」。
到了蘇教授的老家―臺南,由於道路擴建,老厝已近乎徹底改頭換面。駐足故居前,蘇牧师無限感恩地告訴子女孫輩們,當初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在這兒「守住所信,忠於所託」,以信以望以愛養育一家八個子女。
值得一提的是,為了讓父母的尋根之旅更名至實歸,兒女們還費了一番功夫,找到蘇教授的祖父、蘇家歸信耶穌第一人―蘇朝成先生的墳墓。當天,子女與孫輩興奮地在墓碑上的子孫家譜排名中,找到蘇教授的名字。蘇教授帶著全家圍繞在先祖墓前追思禱告,不僅為此趟「美景、美食、尋根之旅」畫下美麗的句點,更凸顯出信仰代代傳承的深遠意義。
對蘇教授和师母而言,每次與兒孫們相聚,最大的享受就是天倫之樂所帶來的滿足與歡欣!每天早上出發前,除了兩位司機先生不動之外,其他人用抽籤方式決定座位,不僅有新鮮感,更增進彼此間互動的機會。三餐前的謝飯禱告,也是採輪流方式,從年齡最小的開始,用華語、英語或雙語交叉使用皆可。行程中適逢一個星期天,全家還就地在臺東某處森林公園,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野外崇拜,許多遊客見蘇家大大小小祖孫三代,在大自然裡唱詩禱告,都忍不住駐足觀看。
隨著孫輩們漸漸長大,蘇夫婦此行也發現這四位情竇初開的少年少女,已不復以往的童言童語,他們開始對阿公阿嬤當初如何相識相戀,交往的過程、約會的趣事等等,有更濃厚的興趣!
體貼子女的蘇夫婦,除了是這次全家環臺旅行的發起人,更是幕後的經濟資助者。整趟旅行的住宿膳食費用,全由兩位大家長買單!也許有人認為這是一項不小的開支,然而有智慧的蘇夫婦認為,與其把錢省下來當自己用不著的遺產,不如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妥善運用,從事家庭休閒活動。如此既能樂享天倫,又能鞏固家庭價值,何樂而不為!
現代人生活格外忙碌,即使與家人住同一屋簷下或比鄰而居,很多時候也沒機會好好溝通、相處,徒留遺憾!蘇教授強調,家庭生活需要刻意花時間經營。看重家庭價值的人,不管成員間有多大的時空距離,都會花心思設計活動,促進家人間良性的互動。他鼓勵有心藉旅遊來凝聚親情的家庭,儘早規劃,提前把時間排出來,好使家庭休閒更具成效。蘇教授以大蘇家為例,每兩年一次的家族退修會,八個手足帶著自己的家庭成員齊聚一堂,像這樣超過四十人的大型家族活動,通常必須在兩年前就訂好時間和地點, 才能確保盛會順利舉行。
(周玮玮采访整理)